查看原文
其他

博士申请经验贴1 | 剑桥/牛津认知神经科学PhD申请历程回顾

Runhao 鹿鸣Cogn 2022-04-26



牛剑认知神经科学PhD申请历程

本文类似一个流水账,比较真实、完整地记录了我的博士申请历程和心路历程。虽然有点个人化,但我相信是很有趣的故事,而且也有不少干货!
先大概说一下自己申请时的背景情况,我本硕GPA都是3.9,好像英国大多数3.5以上就能满足要求(具体要看各自学校官网的要求,不同院系也有差别)。由于疫情,去年语言考试连着取消了半年,我的雅思成绩是在8月拿到的,不过我出乎意料的拿到了达到牛剑标准的7.5(sub≥7),这也是我申请牛剑的一个原因(达到门槛,不申岂不亏了!)。我的亮点应该是Publication list里列了8篇文章(含已发和正在审稿,其中4篇是本科期间偏心理测量的工作,可以说和认知神经科学几乎没关系,另外几篇是研究生时期认知行为实验和眼动/瞳孔测量方面的工作;一半是中文)。这些文章都是发在非常普通的期刊,不过能看出有比较系统的科研训练和写作能力(其实有个一两篇与领域相关的也就够了,没有必要这么多)。编程和技术主要是R、Matlab以及相关的脑电、眼动分析和课上学的一点点核磁分析经验,以及以前做心理测量时的各种统计方法和软件。
所以我个人认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都很明显,优势是心理学的科研基本功和文章,也就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看文献进入一个领域、想idea、实验设计、写看上去还不错的论文/proposal;劣势是没有系统的认知神经科学背景,没有fMRI实操经验,相关的统计、编程能力也不强(私以为这些可能也是心理学背景学生的通病)。所以我的总体感觉是,无论在什么方面,至少需要有一个亮点才能打动老师,这是肯定需要的。












牛剑的申请大约是入学之前一年左右开始的(即前一年的9月左右),比如我申请的剑桥大学MRC Conitive and Brain Sciences Unit (CBU)是9月2日开放申请,然后截止日是12月初(牛津是1月初)。因此,我在8月25日联系了CBU的导师Alex Woolgar。然而,等了几天发现人家并没有回我,我心想肯定是没看上我,于是9月2日就直接给另一名可能的导师John Duncan发邮件套磁。
当时给John发的套磁邮件并不走心,就是模板上简单改一改,然后附了CV。因为想着能回就是运气,不回我也佛系。但John当天晚上就回了我一封非常积极的回复,我仍然记得那天晚上11点半收到的这封极其令我既感动又鼓舞的邮件。

我的套磁邮件

John的回复

令我鼓舞的是John在信里用了三个strong来形容我的CV,并给予我很多鼓励(虽然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人好,对谁都鼓励hhh)。因为他快退休了,所以他提议我去联系Alex(显然他不知道我之前联系过Alex了只不过人家没回我lol),然后寻求两个人共同指导的可能性。最后他提议我想想idea,准备之后的Research Proposal(RP;除了自带funding并确定课题的项目,英国PhD申请都需要RP,而且我觉得RP在英国PhD申请中非常关键,所以一定要根据外导的方向量身定制认真写)。

之后,我抓紧时间看他们俩的近期文献,从中找了自己感兴趣、并且和他们俩都契合的方向开始想idea。9月15日,我给John和Alex回复了一封自己的想法,提议了两个可能的研究,一个是fMRI (MVPA)+TMS的,大概就是探讨不同脑区的功能分离;另一个是MEG的,探讨区域间的时间动态和联系。因为想着对方是剑桥,我就放开胆子去想科学问题了,因为感觉不会因为仪器什么的而受到限制。不过,由于自己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认知神经科学训练,我发出邮件后还是很忐忑的,心想人家已经在领域研究了几十年,而我无论提什么可能在他们看来都是小儿科。但事后看来,其实不需要有这样的想法,你需要做的就是基于已有研究,有理有据(基于文献)、有逻辑地大胆假设就好。
正如之前推送(闲聊 | 记一篇旷日持久的论文发表)中提到,那段时间我在补实验数据,并要去湘西出差半个月,因此我是赶在出差前把idea发出去的。然而,过了一周,并没有收到任何回复,心里想着是不是写的太差人家不愿意回我了。但突然有一天(9月21日),我在湘西收完一天数据回旅馆,发现Alex回我了信息,约我和他俩明天或者后天Zoom视频交流一下。
收到信息后,既兴奋又担心。一方面这是当然属于一个好消息(尽管第一次遇到外导面试还是很紧张的),而另一方面我正在出差,白天需要出去干活,显然没有多少时间来准备这个“面试”。我当时想要不跟Alex说推迟一周?但后来还是决定就后天Zoom一下,兵贵神速,夜长梦多啊。
于是我对一起出差的师弟师妹们说,自己可能需要有一天时间来准备一下“面试”,希望明天我请一天假。这里要非常感谢他们支持我哈哈,让我挤出了一天时间进行准备。
因为自己没有跟外导视频交流过,为了防止自己啥也听不懂只能阿巴阿巴,我决定做一个简单PPT来展示自己的想法,这样的话就只用我自己叭叭讲,不用和他们有太多直接交流(事实上我真的没怎么听懂他们飞速的口语m(o_ _)m)。但是时间非常紧张,PPT不可能做的太多,但PPT之间的逻辑还是必须要有的,于是我就从自己现在做的研究讲起,过渡到他们的理论,然后提出自己的想法。

我的简短PPT展示,大概讲了10分钟不到的内容

果然,做PPT这一招真是帮了我太多,我的报告获得了他们的肯定。尤其是John,在整个30分钟的交流里,从idea本身到基于的文献,给了我很多肯定,甚至让我怀着有理由的自信来期待offer(不过也再三强调录取与否是看commitee而不是导师意愿)。因此,这次交谈也使我内心里有一些底气,并决定把剑桥作为我全力冲刺的目标。
初面——两位可爱的导师
交谈的不错,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想法落地设计成实验,然后写成最重要的RP。国庆前夕回到北京,开始RP的撰写,这里要感谢之前的写作经验,让我比较顺利的在10月15日就把RP发给了他们。
等了一周,23日凌晨收到Alex的回复,这又是一封令我深深感动和受到鼓舞的邮件。那天我是大概半夜3点多醒了一下(由于时差,套磁的那段时间经常半夜有邮件过来,导致生物钟每天半夜会醒一次看手机),看到了这封邮件,打开一看是Alex和John对我RP非常非常长的回复(后来一数800多单词),就像是审稿意见一样列了七点意见。我感慨他们对一个还不一定会来的学生的RP居然如此认真,激动地睡不着觉。
于是,我也动力十足地继续看文献来支持我的想法,27日就邮件回复了他们。兵来将挡,我也像回复审稿人一般逐条回复了一封800多词的邮件(这时候,我比较丰富的被拒投稿和写作经验还是派上了很大用场)。回复之后,仅一个小时就收到John的积极回复,并说期待我的修改稿。
几天之后(11月3日),我将修改稿改完发给了他们(同时那几天也收完了自己毕设的脑电数据)。John还是当天就回复了我,提醒我新加进去的一些可能是有风险的,如果进入面试可能会被问到,要想好Plan B。不过,我迟迟没有收到Alex的回复,因此自己担心是不是改得不好(其实是她没看到or忘了),由此有点担心剑桥不稳,所以我又打算申请几个别的学校增加概率。
11月20日,我接近把申请系统的材料都准备好了,然后想着发了一个提醒给Alex,果然她当天就回复了(看来之前是真没注意到),提了一些minor的问题让我可以提交了。提交之后,我就开始等待回音,并同时申请了别的几个学校增加概率。由于内心对剑桥还是比较有信心,所以这位牛津的老师我是12月7日才联系(其实之前联系过两个牛津的其他导师,但一个没回,另一个告诉我竞争极其激烈把我劝退了),内心是想作为剑桥不中的第二顺位。
刚联系完牛津的导师,12月9日就收到了剑桥的面试通知(11号面试),因为我没有料到这么快面试,所以还紧张了一会,接着赶紧进行准备(虽然之前也断断续续准备,但显然没有这么上心)。因为准备充分,11日的面试进行的非常顺利,面完之后我的感觉是,只要不追究英语口语水平,我应该稳了。具体的面试情况和经验可以在今后的分享中细说。

正式面试的Panel
剑桥面完后,开始准备牛津的RP,只不过时间紧张(只有1个月),加上自我感觉剑桥表现良好,所以所有流程都飞快进行,我的idea也并不是很成熟。看了一些文献之后,12月8日我发给了他两个可能的想法,他14日回复说想法都很好,但是因为疫情和脱欧,自己可能没钱做fMRI了_(:з」∠)_。于是我只能继续飞速想idea,15日又发给他两个idea(是我硕士论文的延伸),他说可以。随后,我快速在18日写完了RP初稿交给他,并经过几次修改得以提交。所以,这次在提交之前并没有和导师视频(只是在进入面试后简单视频了一次,之后又参加了一次组会)。
其实,牛津的申请提交前我已经收到了剑桥CBU的offer,但由于还不知道funding的情况,所以还是两个都申了以增加机会(此外我也申了CSC来增加机会)。之后,1月底接到了牛津的面试,这次的interview panel并不都是这个领域的,自我感觉发挥的中规中矩,内容上不如上次,但英语口语明显比上次好。Oh还有,牛津心理系的面试要求做一个7分钟的ppt介绍,这是和剑桥不一样的地方。

牛津的面试要求和Panel

之后就是漫长等待funding的过程了,牛剑大多数funding都是只要等就好,除了Gates这样的需要特别的材料申请(这个有机会也可以单独讲)。不过个人感觉是剑桥的奖学金机会似乎比牛津多不少哈哈哈。











除了牛剑,在8~12月间我还套磁了英国和欧陆的其他学校,其中正经考虑的有UCL、爱丁堡、阿姆斯特丹(UvA)等。
我和UCL的那位老师聊了很久,甚至写了三个不同的RP,但是两个人的观点始终没能达成一致,让我觉得很心累,感觉和她的科研见解并不一致,要是在她手下读博一定不会开心,所以我还是下定决心及时止损,不再申请UCL那位导师(毕竟博士是对学术生涯非常重要的阶段,如果感觉不对,及时止损,不要将就!);
爱丁堡我申的是一个自带funding的课题,不用写RP,也不用交申请费,所以就随意报了试一下,由于这个项目本质上是非常偏医学和遗传学的,和我的背景不是太契合,所以最后没有录我;
UvA为代表的欧陆学校/研究所普遍不用学费,而且实力也很不错(有机会推送一波欧陆的心理/认知神经学校推荐),但是这些老师一般会让你申请CSC。这些是我打算保底的学校,因为即使什么都没拿到,也可以考虑自费去攻博(因为不用学费,开支可能还是可以负担的)。我确实也和UvA的老师达成了一起申CSC的共识,不过因为后来拿到了offer,我就在开始之前婉拒了他,这也避免了他去做一些无用的功夫。
流水账记录到这,想想下一期讲什么 - 当然,欢迎大家与我交流,尤其是要准备申请的各位!
最后,祝大家都能心想事成!

欢迎留言: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